初中物理教案(合集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点击: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初中物理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2.通过讨论,学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功的有关知识

二、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

(2)有一堆沙子约一吨,要运送到七楼上去,一种方法是把它装在桶子里,一桶一桶的抬上去;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小型吊塔一次吊到七楼。两中情况下,对沙子做的功是否相同?哪一个更快?

三、课内探究

(一)做功快慢的比较

甲在10秒内做功80J;乙在10秒内做功90J; 丙在15秒内做功90J。

(1)甲乙比较,谁做功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2)乙丙比较,谁做功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甲丙呢?如何进行比较?

(二)功率

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    定义: 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3.    定义式:

4.    单位:瓦特(W)    1W= 1J/s

小试牛刀:利用功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丙的功率 。

(三)介绍常见物体的功率

电视机的功率约100W,电脑的功率约是200瓦,洗衣机的功率约是200瓦,空调的功率约是1200瓦,微波炉的功率是1000瓦,成人熟睡消耗的功率大约为80瓦,学生上课消耗的功率约为150瓦,以5m/s骑自行车人消耗的功率约为500瓦等等。

(四)功率的计算应用

【例1】大石头的质量为12t,起重机在30s内将大石头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3m,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

【例2】某物体在水平5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前进了6m,求前进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和功率P。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剩余内容;

2、课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3、4题。

板书设计

§2   功率

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 定义: 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3. 定义式:

4. 单位:瓦特(W)    1W= 1J/s

5. 功率的计算

教学反思

【篇2】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pdf

【篇一:初中物理电子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成果参评获奖名单

一等奖:

1、陈光荣例谈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汉六中

2、刘敬梅在快乐中感受文言的魅力  汉三中

3、杨红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沟桥初中

4、何义书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327子校

5、李登荣浅谈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汉九中

6、朱  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龙江中心学

7、杨拥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探  河东店初中

8、王红霞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武乡

中学

9、朱宝林  何国卿  课后反思的内容、途径和过程  河东店

初中

10、赵  雯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汉二

11、马 昭  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汉六

二等奖:

1、关磊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汉

八中

2、孙志伟三种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观 27

号子校

3、王少克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

思维的能力 金华

中学

4、宋培军于细节处彰现语文之美金华中学 5、张萍莲心灵的对话  汉川子弟学校 6、崔强民将根深扎于泥土中 汉九中 7、陈四海从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变化探学生基本技能提 高的策略铺镇中学

8、王  亮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点亮心灵汉三中

9、焦小东乐学境界——职校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职中专

10、陈新华  七年级学生手工制作展销会及作文比赛  铺镇中

11、苟小强  浅谈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武乡镇中

12、贺  群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教学设计  新民中

13、陈新洲  语文素质教育中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鑫源

初中

14、朱建霞  语文教学应做到“万紫千红满园春”新沟桥初

15、余有利  ?孟子见粱襄王?设计  汉二中 16、骆梦龙高中诗歌写作  武乡中学

三等奖:

1、赵红春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金华初中

2、丰瑞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王家岭初中

3、朱平华语文教学的新畅想 汉九中 4、吴  琦  如何培养提高职高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职中专

5、张  菊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 一职中专

6、王艳芳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鑫源初中

7、赵  琼将?论语?中的交友观引入高中语文课堂  宗营中

学8、崔  敏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河东店初中

9、孟彦新我区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鑫源初中

10、赵文茂 “衬字”简介  汉二中 11、熊伟华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和思考  新沟桥初中

12、王文波  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徐坡

初中

13、姜  宁  论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 双语学校

14、南汉琴  创设和谐的课堂管理氛围一职中专

中学数学教研成果评选结果

一等奖:

1、杨葆刚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及对策  河东店初中

2、鲁  华 中

3、许致强中

4、胡文彦5、严鹏举生  6、邢祥林学

二等奖:

1、王  雪 2、陈  琳 中学

3、郭  瑛 4、徐洪波 中

5、赵金明面对新课程谈中考教学复习的几个“点” 汉七

探究性学习之初探 武乡初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老君中学在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 的学习兴趣? 望江初中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  武乡中总结规律 提高解题速度汉二中 浅谈中学数学选择题的几种解法舒家营掌握几何语言 过好入门关  龙江中学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七里初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武乡初

【篇二:初中物理教案 九年级】

机械能和内能

考点归纳:

机械能及其转化: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内能:知道分子运动理论并会解释扩散现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比热容: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比热容对物体吸放热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内能的利用: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汽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

1.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动能与势能 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就有能量。单位:焦耳。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所以能量和功的单位相同。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a.物体的高度;b.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材料。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二.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2.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如何判断动能大小:根据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

4.如何控制速度相同:使钢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5.如何改变钢球的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自由滚下,开始滚下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悦达;

6.分析归纳:a.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b.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机械能的转化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一个物体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会改变,单机械能总量不变。

2.内能

一.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隙。

4.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内能的变化

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重点---对内能的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传递---具体形式:热辐射、热传导、对流。

本质:能量的转移(吸热、放热)。

发生条件:有温度差。 结束条件:温度相同。

做功---本质:能量的转化。

具体形式:摩擦、撞击、压缩、膨胀等。

3.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放热、形状等无关。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2.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停表。 ○

3.实验时应当在杯内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

4.计算热量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

4.内能的利用

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j/kg,符号q。

2.质量为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mq。

3.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做热机。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又分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4.一般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在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做压燃式。

6.物理学上把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电学一,电路

考点归纳:

电路的基本概念:根据原子结构理解简单的静电现象;根据简单电路的实物图画对应的电路图;电流的产生和方向的判断

串、并联电路特点: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能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电路图创建故障原因。

1.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就是电子的转移。

3.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就是能吸引轻小物体。

4.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点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验电器是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二,电路

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和导线(输送电能)。

2.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电路的三中状态:通路、开(断)路、短路。

4.电路的连接方式: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首尾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

三,电流

1.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和电路是通路。

2.单位:安培,符号a。

3.测量电流仪器:电流表。

方法:(1)电流表的读数:看清所选的量程;明确所用量程的分度值;由指针所在位置进行读数。(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选择适当的量程,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四,电压

1.作用:电压是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符号v。

3.测量电压仪器:电压表。

方法:(1)电压表的读数:看清所选用的量程;明确所用量程的分度值;由指针所在的位置进行读数。 (2) 选择适当的量程;电压表应与待测电路并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正确;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篇三:初中物理教案】

第七章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不一定没有力)

2.物质性: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3.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7.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8.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9.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0.形变:弹性形变

范性形变

1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得力。

12.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1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4.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5.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静摩擦力0≤f≤fmax滚动摩擦力

18.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 力和运动

1.合力和分力:一个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如果和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f合=f1+f2

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f合=f1-f2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4.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5.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6.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而且有相互挤压作用时会产生压力。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意义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个相邻部分之间相互挤压。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10.特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水壶与壶嘴 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 船闸)

11.液压技术(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的向各各方向传递。

12.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类比液体)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4.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5.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7.影响的起亚的因素:离得面越高,大气压越小;晴天的大气压高于阴天的大气压。冬天的大气压高于夏天。

18.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8.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6.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8.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9.定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10.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与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组装滑轮组:若承重绳n为奇数则定滑轮为(n-1)/2

若承重绳n为偶数则动滑轮n/2

1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4.轮轴: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半径用r表示)小的称为轴(半径用r表示)fr=gr

1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6.有用功:为了实现目的机械都必须做的功(提重物时w有用=g物h  拉物体水

平移动w有用=fs)

额外功:为了实现目的并非我们需要但由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篇3】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模板邓磊教学目标1、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 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板书设计】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